>自主流 导航

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:运算定律

2024-06-03uo.fan-pin.com
~ 【 #课件# 导语】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课件,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,更好的了解上课内容,下面是 考 网给大家带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课件:运算定律,大家可以看一下,希望对同学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。

  

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

 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

  一、教学内容: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——P18

  二、教学目标:

  1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,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,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。

  2、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,发展分析、比较、抽象、概括能力,培养学生的符号感。

  3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。

  三、教学重难点

  重点: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、结合律。

  难点:由具体上升到抽象,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。

  四、教学准备

  多媒体课件

  五、教学过程

  (一)导入新授

  1、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。

  师:在我们班里,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?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?

  师生交流后,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: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,你看,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!

  2、获取信息。

  师: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?(学生回答)

  3、师小结信息,引出课题: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。

  (二)探索发现

  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

  1、课件继续出示:“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,下午骑了56km,一共骑了多少千米?”

  学生口头列式,教师板书出示:40+56=96(千米)56+40=96(千米)

  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?40+56=56+40

 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?

  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,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,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。

  2、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,你有什么发现?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。

  全班交流。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:两个数相加,交换加数的位置,和不变。

 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:△+☆=☆+△;

 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:甲数十乙数=乙数十甲数。

  3、如果用字母a、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,又可以怎样来表示发现的这个规律呢?

  a+b=b+a

  教师指出:这就是加法交换律。

  4、初步应用:在()里填上合适的数。

  37+36=36+()305+49=()+305b+100=()+b

  47+()=126+()m+()=n+()13+24=()+()第二环节探索加法结合律

  1、课件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。

  师:从例2的情境图中,你获得了哪些信息?

  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:要求“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”可以怎样列式?

  学生独立列式,指名汇报。

  汇报预设:

  方法一:先算出“第一天和第二天共骑了多少千米”:

  (88+104)+96

  =192+96

  =288(千米)

  方法二:先算出“第二天和第三天共骑了多少千米”:

  88+(104+96)

  =88+200

  =288(千米)

  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等式:

  (88+104)+96=88+(104+96)

  2、算一算,下面的○里能填上等号吗?

  (45+25)+13○45+(25+13)(36+18)+22○36+(18+22)

  小组讨论。先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,再比较这三组算式,在小组里说说你有什么发现。

  集体交流,使学生明确:三个算式加数没变,加数的位置也没变,运算的顺序变了,它们的和不变。也就是:三个数相加,先把前两个数相加,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,和不变。

  3、如果用字母a、b、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,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呢?

  (a+b)+c=a+(b+c)

  教师指出:这就是加法结合律。

  4、初步应用。

 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。

  (45+36)+64=45+(36+)

  (560+)+=560+(140+70)

  (360+)+108=360+(92+)

  (57+c)+d=57+(+)

  (三)巩固发散

  1、完成教材第18页“做一做”。

  学生独立填写,组织汇报时,让学生说说是根据什么运算律填写的。

  2、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,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?

  (1)470+320=320+470

  (2)a+55+45=55+45+a

  (3)(27+65)+35=27+(65+35)

  (4)70+80+40=70+40+80

  (5)60+(a+50)=(60+a)+50

  (6)b+900=900+b

  (四)评价反馈

 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,你有哪些收获?

  师生交流后总结: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,并知道了如何用符号和字母来表示发现的规律。

  (五)板书设计

 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

 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

  例1: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?例2: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?

  40+56=96(千米)(88+104)+9688+(104+96)

  56+40=96(千米)=192+96=88+200

  =288(千米)=288(千米)

  40+56=56+40(88+104)+96=88+(104+96)

  a+b=b+a(a+b)+c=a+(b+c)

  两个数相加,交换加数的位置,和不变。三个数相加,先把前两个数相加,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,和不变。

  六、教学后记

  

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

  一、教学内容: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——P21

  二、教学目标:

  1、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,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;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,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。

  2、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,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,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。

  三、教学重难点:

  重点: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。

  难点: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。

  四、教学准备

  实物投影、课件。

  五、教学过程

  (一)导入新授

  1、根据运算定律,在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。

  (a+b)+=+(b+c)

  125+38+75=(125+)+38

  2、计算并验算。

  480+547456+358789+457

  利用加法交换律,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。在计算过程中,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。板书课题: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。

  (二)探索发现

  1、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。

  创设情境: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,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。

 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?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?你会计算吗?

  2、解决问题。

  教师出示问题:按照计划,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?

  学生独立解答。

 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:115+132+118+85。

  3、组织交流。

  交流各自的算法,全班汇报。

  汇报预设:

  方法一:

  115+132+118+85

  =247+118+85

  =365+85

  =450(千米)

  方法二:

  115+132+118+85

  =115+85+132+118

  =(115+85)+(132+118)

  =200+250

  =450(千米)

  4、比较算法。

 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,你是怎么想的,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?(学生通过比较发现:运用加法交换律、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,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)

  教师强调:在计算时,应先观察题目,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。

  学生小结:把能凑成整十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,可使运算简便。(板书:关键:“凑整”方法:“用运算律”)

  5.基本运用。

  用简便方法计算。

  718+57+8257+62+138

  (1)学生独立完成,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。

  (2)师生共同归纳方法:碰到一个加法算式,先看有没有能“凑整”的数,如有,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。

 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。

  ②如无,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;如有,用加法运算律计算。

  6、凑整训练。

 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、整千的用线连起来。

  36283

  1597253

  47164

  317403

 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,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。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,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。

  (三)检测评价

  1、完成教材第20页“做一做”。

  学生独立完成,小组交流,集体订正。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楚应用了什么运算律。

  2、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。

  60+145+40+355372+42+258146+143+54+257

  (四)评价反馈

 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?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?

  让学生互相补充,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。明确只要把能凑成整十、整百或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,就可使运算简便。

  (五)板书设计

 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

  例3:按照计划,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?

  115+132+118+85

  =115+85+132+118加法交换律

  =(115+85)+(132+118)加法结合律

  =200+250

  =450(千米)

  关键:“凑整”方法:“用运算律”

  在计算加法时,运用加法运算定律,可以使计算简便。

  六、教学后记



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
这一册的教材包括以下内容:混合运算和应用题,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,量的计量,小数的意义和性质,小数的加法和减法,三角形、平行四边形和梯形。三、教材分析:这一册的内容都很重要,但是重点在第一、二、四、五单元。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是本册的一个重点。这一册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,...

四年级的数学
3、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横向条形统计图、纵向条形统计图以及单式统计图和复试统计图。4、复试统计图一般由图号、图形、图目、图注等组成。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常见的有条形统计图、扇型统计图、折线统计图和网状统计图。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(一)四则运算:1、 运算顺序:1、在没有括号...

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复习资料试题
苏教版四年级下数学复习资料试题 5  我来答 3个回答 #热议#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? haohao066 2011-06-23 · TA获得超过3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:428 采纳率:100% 帮助的人:17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加法交换律:a+b=b+b 加法结合律:a+b...

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
52、红星小学三年级的同学乘四辆汽车去春游,前3辆车各坐68个同学,第4辆车坐74人,这次春游一共去了多少人? 53、一篇文章600字,小芳的爸爸平均每分钟能打67个,9分钟能打完吗?54.修路队修一条长1500米的公路,已经修好了300米,剩下的要在6天修完,平均每天要修多少米? 55.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米,王叔叔...

小学数学说课课件
小学数学+四年级下册》教案说课稿.doc|7人教版新课标《小学数学+四年级上册》教案说课稿.doc|6人教版新课标《小学数学+三年级下册》教案说课稿.doc|5人教版新课标《小学数学+三年级上册》教案说课稿.doc|4人教版新课标《小学数学+二年级下册》教案说课稿.doc|3人教版新课标《小学数学+二年级上册》...

从哪下载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啊?
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册全册全套教案,内容很多,这里无法全部复制,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,百度搜索“飞翔教学资源网”就可以到我们网站 一、观察物体 课题:观察实物 石家庄市谈南路小学 刘倩 教学内容:冀教版《数学》四年级下册第1、2、3页。教学目标:1.结合具体情境,经历从不同方向...

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
四则运算(第一课时) 教学内容: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——5页 一、 教学目标: 1、 熟练掌握一、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。 2、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 3、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。 二、 教学重点、难点: 1、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。 2、 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...

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
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知识点 1、统计图中1格表示不同单位量,要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判断1个表示几个单位。数据大,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,数据小,每1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小。2、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。3、明确条形统计图的特点:直观、方便、便于察看。4、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...

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
11. 植树节植树。五年级植树12棵,六年级植树16棵,全校植树的棵数是五、六年级植树棵数的3倍,全校共植树多少棵?12.修一条896米的路,第一个月修了354米,第二个月修了276米,第三个月还要修多少米才能修完?13水果店运回54筐水果,其中48筐是苹果,其余是梨,苹果的筐数是梨的多少倍?14...

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有哪些
第一题先让学生用术语和、差、积、商说说运算顺序。第二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。3、 小结。问:这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?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运算顺序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总结:在没有括号的情况下先算乘除再算加减,同级运算是从左到右计算,有括号的最先算。四、巩固练习1、练习二第4题:学生做完后,...

相关链接2

返回顶部
凡事房车自主流
自主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