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自主流 导航

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,为何后世诗人怀念他,而不推崇卫霍呢?

2024-06-03uo.fan-pin.com
~

在汉武帝时期,出现很多的优秀名将,这些名将为汉朝立下无数功勋,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卫青,霍去病,这俩人堪称是汉朝历史最杰出的将领,在他们俩人的带领下,汉匈对峙的局面被改变,原本强大的匈奴被打击得一蹶不振,失去和汉朝对抗的能力,从此汉朝开始主导整个东亚,真正成为东方霸主。

卫霍二人也靠着自己的功劳和能力,成为民族的英雄,和他们同期,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将领,那就是李广。

其实李广和他们俩算不上是同期,因为在卫霍活跃的时代,李广年龄已经是非常大,算是他的生涯后期,他是文景时期的名将,等到武帝朝,早就已经过了自己最好的年纪。可李广在武帝朝也担任过很多的要职,他也和卫青等人一样,带着大军多次出击来打匈奴。

可有些尴尬的是,李广在武帝朝就没有打赢过大仗,他多次带兵出击,每次都是失败而归,甚至有一次他还直接就当了俘虏,幸好自己能力强,能从匈奴人手里逃走。

因此,总体来看他的军事生涯,算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人,他和卫霍这样的名将是没有办法比的,可在后世的文人眼里,李广却非常有名,很多文人都为他的遭遇感到同情,还经常会写诗来怀念他,功劳和能力比他更大的卫霍二人就没有这样的待遇,他们俩人算是有些低调的名将,后世的诗词里面也很少会提到他们,单从名气上来看,李广甚至要比他们俩人更强一些。

为何这么能打的两个人,在后世文人的眼里还不如一个怎么都无法打胜仗的李广高呢?

最主要的因素,还是李广他的经历正好触动那些文人,我们看那些称赞李广的人,很少有人是在朝中取得成功,他们和李广一样,都是属于没有实现自己抱负的人。

李广一生都没有办法得到侯爵,这不是他的运气问题,也不是世界亏待他,而是他的能力不够,没有办法靠着军功来封侯。可后来那些称赞他的文人,单单是拿他一生无法被封侯来做文章,这些人心思也很明显,他们自己也郁郁不得志,可他们认为李广和自己是一样,都有能力,错的是世界不是他们。

还有一点也很关键,司马迁在自己的书中对李广进行大幅度的美化,使得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变得太好。司马迁和李家的关系非常好,因此在作品中也非常照顾李家,李广的真实事迹,其实不是那么光彩的,尤其他最终的死亡,更是显得有些小肚鸡肠。

总得来说,李广这个人身上的槽点还是比较多的,可在司马迁的笔下,他不好的一面能掩盖被掩盖,一些好的细节则是被不断放大,单单看司马迁给他这么多的篇幅,就能看出他被美化到什么程度。

有司马迁打下的这个基础,后来的人们自然要对李广印象更好一些,毕竟人们了解古代人物,主要都是通过史书或者一些传说,司马迁的这部作品,也是人们了解汉代人物的主要资料,他都这么去写,其他人也很难去推测李广真实身份。

卫青,霍去病这类的名将,靠着自己的能力和关系取得成功,卫青他们都是在朝中有关系的人,属于外戚阶层。

后来的这些文人对这类权贵是不怎么欣赏,这点可以参考曹操。那么李广这样的悲情人物,自然在他们心中的印象就更好一些。卫青霍去病他们的功绩实打实摆在那里,就算是不用文人宣传,他们也是那么伟大,可李广就不一样,他只是一个靠着文人吹捧出来的名将,因此他的这些事迹,是经不起仔细推敲,哪怕是很多的文人都愿意吹捧他,也无法改变这些事实。



因为李广的年龄比较大, 贡献比较大,在朝廷上面也是三朝元老,在朝廷上面担任一定的要职,所以后人才会怀念他。

因为很多诗人在仕途上都是郁郁不得志的,这让他们很难与一路胜仗,官运亨通的卫青和霍去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,反而对一直没有实现自己抱负的李广产生了英雄相惜的情绪,因此写了很多诗歌怀念他。

后世诗人之所以怀念李广,而不推崇魏青和霍去病,是因为那些诗人是通过李广的不受重用借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的。

李广的战绩不如霍去病和卫青,而受到广大后代人的推崇,这是因为卫青和霍去病的身份比较尴尬,大家觉得他们是外戚,所以都不喜欢她们。

为啥《史记》里感觉李广比卫青霍去病厉害,实际“战绩”却不如那二...
到哪里去、拿住了多少人、杀死多少人之类的描述。这就给很多人感观上造成,好像卫青、霍去病不如李广的假象,实际上,没有他们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。最后说句题外话,号称跟李广齐名的程不识将军,号称“不败将军”,看起来也明显比李广战绩要好一些,但其名气却远不如李广,原因也在于此。

李广的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,为什么后人更怀念李广
相信大家一定也不陌生。2.受儒家思想影响,我国古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大多要求德才兼备,且德大于才。所以有能力有品行的人多会被追捧。虽然李广战绩与他同时代的卫青,霍去病相比,都不算厉害。但司马迁一句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,对李广的一生做了盖棺定论式的最高的评价,也是后世诗人称颂他的另一个...

李广战绩不如卫青、霍去病,为什么后世诗人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呢?_百度...
司马迁是猜测和具备卫星与汉武帝之间有着那样不可描述的关系……当然,今天的主题并不是这个。我们是说为什么在唐朝,边塞诗人会选择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李广身上,而不是卫青霍去病这样功成名就的人身上。其实过多的就是一种对于自身的那种遭遇上的同情,这一点跟司马迁本身对于李广的描述有着不可避免的...

为什么李广败仗多而卫青霍去病胜仗多?
还有一个说法最广,就是说汉武帝登上帝位后,朝政大权一直都不在他的手中,又由于窦氏外戚专权,大臣们都不怎么听皇帝的,而且因为武帝结婚后一直都没有儿子,为此窦太后曾经有废帝的想法。汉武帝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,培养属于自己的亲信,卫氏家族就登上历史的舞台。武帝让卫青与其外甥霍去病常年带兵...

飞将军李广战功赫赫,为何却始终比不过霍去病?
那其中的第二条原因便是李广实在是时运不济。到了汉武帝时期,虽然军事政策已经有了改变。但是这个时候的李广年事已老,再加上卫青和霍去病的横空出世,根本就没有李广的出手机会,所以李广是中无法建立足够的军功,他没有办法大显身手,所以一直没有达到封为诸侯的成就。汉承秦制,汉朝沿袭了秦朝的...

李广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,为何后人多在诗词中怀念李广而不怎么推崇卫霍...
李广一生最大的悲剧无非是:打一辈子仗,名就而功不成,不得封侯。关于他的不封侯,如果仔细辨析,其实并不冤枉。汉朝以军功封侯,李广一生与匈奴作战,严格地说,没有打过胜仗。这和他的作战风格有关,也和他孤傲耿介的性格有关。唐朝诗人厌恶卫青霍去病,主要原因是:这两人都是皇亲贵戚,仗势抢功...

后世诗人为什么推崇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的李广?
李广的战绩不如卫青霍去病,为何后世诗人都很推崇李广,而非卫霍 李广出身名将世家,他的祖父正是秦朝大名鼎鼎的名将李信,而且李广的自身本事也非常的强悍,尤其是射箭,力气惊人,但是严格来说,李广在对战匈奴的时候,其实并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战绩,更不要跟汉武帝时代的双子星卫青霍去病相比了。但是...

汉武帝后期的将军,对匈奴作战的战绩为何远远不如卫青霍去病呢?
赵食其和李广一起在漠北之战中迷路。韩说战绩尚可,但统兵能力一般。李广利才不堪大用。所以后来汉武帝的几次北伐,战绩都不如卫霍两人。其中原因是汉武帝后期的几个将军都没有卫青这样的帅才,能够统领得当,细微入至。也没有霍去病这样的长途奔袭能力,很难复制这种独特的打法。

单就战绩而言,李广真的不如卫青与霍去病吗?
第二,霍伟没有养学者。谋生的主要途径是为贵族服务,除了做官。春秋时期,平原君、信陵君、淳沈骏等三千多人养士。司马迁把他们的行动写成传记,加以赞扬。卫青的下属苏坚建议卫青养学者,被卫青拒绝,霍去病也不养学者。自西周以来,养士传统被卫青霍去病切断,士无数。于是,没有战功的士族李广被大肆...

李广战绩比不上卫青,但为何后世很多诗人却那么推崇李广?
多方面的原因。李广出身于名将世家,其祖父正是秦朝名将李信,而且李广本身的实力也非常强悍,尤其是在射箭方面,几乎白发百中,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,李广在对战匈奴时并没有可以值得炫耀的战绩,更不要说跟卫霍相比了。但我们发现在唐朝的诸多诗词当中,推崇李广的不少,但推崇卫青、霍去病的却非常少,...

相关链接2

返回顶部
凡事房车自主流
自主流